首页>>新闻图片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乌鲁木齐一个社区三座雕塑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

来源:新疆网      编辑:李欣   2021年09月29日 16:25:53

  

  图为2019年12月11日,小区各族居民一起为雕塑墙上色。(资料图片)

  

  图为陶瓷厂家属院广场上的石榴造型雕塑。

  

  图为陶瓷厂家属院广场上的孺子牛雕塑。记者蒋晓摄) 

  周边居民都羡慕,瓷厂社区有“三景”:一座长城、一个石榴、一头铁牛。

  位于天山区团结路片区的瓷厂社区入选了乌鲁木齐市首批民族团结大院(小区),这里生活的各族居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关于社区“三景”的故事,要从一面墙说起……

  用贤无敌是长城 

  这是一面约两层楼高的浮雕墙,位于社区广场旁。

  浮雕的主体是一座长城,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中秋刚过,不时有居民从社区广场路过,总要驻足欣赏一会儿,因为作品里融入了自己或家人的心血。

  社区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前后有近百名居民参与过这面浮雕墙的创作。

  这里曾因掉墙皮、涂鸦成为社区环境治理的难点,直到居民吐尔逊·木依丁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那是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吐尔逊·木依丁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中,一幅壮阔恢宏的画卷徐徐展开。

  70年如白驹过隙。中国人寿命长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多了,“钱袋子”越来越鼓了,家乡越来越美了……一家人越说越高兴。

  当电视画面闪过万里长城,吐尔逊·木依丁脑子里灵光一闪。

  “党和国家的恩情,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一定要做点什么,把我们的感恩之情表达出来,我们在广场旁边那面墙上做长城浮雕怎么样?”他对儿子吾提坤尔·吐尔逊说。

  “长城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这个想法太好了!”吾提坤尔·吐尔逊坚决支持。

  父子俩不是随便说说,吐尔逊·木依丁是原市瓷厂的美工师,吾提坤尔·吐尔逊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和雕塑功底。

  他们迫不及待地跑到社区说出这个想法,得到大力支持。

  但这么高的一面墙,仅凭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第一天就遇到了难题:墙面凹凸不平,必须先铲墙皮,父子俩忙活了一上午,才铲出来一小块。

  正发愁时,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马黎明和居民买买提依明·阿不力孜来帮忙了,还买了创作用的水泥。

  社区还向居民发出“动员令”,邀请大家共同参与创作。

  接下来的日子,社区广场热闹起来。

  大人、小孩提着铲子主动来帮忙,两天过后,墙面就平整了。

  年轻人有的扛袋子,有的和水泥,有的给画师递工具、扶梯子、调颜料。喜欢画画的孩子,也拿着画笔帮忙填色。

  有的居民从家中搬出桌椅,摆上水果、点心、茶水,甭管谁累了,都可以过来休息一下。附近餐馆老板闻讯,专门送来了免费的餐食。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爱国情怀,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都想为这件事出把力。”现场总调度马黎明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一朵花开千叶红 

  幸福的日子越过越美,欢乐的歌儿越唱越甜。

  绘制浮雕墙的过程中,不知道谁说了一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不如我们再做个‘大石榴’。”

  在场居民齐点赞。社区征得其他居民同意后,大家迅速行动起来。

  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找到一个废弃的馕坑做原型,在吐尔逊·木依丁的指导下,大家和泥、雕刻、上料、调色……

  浮雕墙创作完成时,一个火红的“大石榴”也成型了。居民为它起名“石榴碑”,上面刻着烫金的大字“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吐尔逊·木依丁感慨,如果只有他们父子俩,可能需要一年。

  因为经验不足,他们在社区广场做好石榴碑,但雕塑底座就1吨重,怎么把它移到规划位置让大家犯了难。

  正巧第二天是周一,马黎明在升国旗仪式上提出这个难题,社区40多名小伙子二话不说手抬肩扛硬是将底座搬了过去。

  石榴碑就摆在浮雕墙对面,“石榴广场”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

  依托石榴广场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忙了起来。

  65岁的居民艾日肯·斯地克是个“热心肠”,居民亲切地称呼这位精通水暖技术的老人为“大管家”。

  32号楼的居民至今难忘那个冬天,因地下室水管冻住,全楼停水。艾日肯·斯地克带着火炉、烧着木炭、披着棉衣,守在地下室一天一夜,最终将水管解冻……

  在艾日肯·斯地克的带领下,瓷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免费为居民修水管、通下水、除冰清雪等。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乌鲁木齐人的正常生活。居家期间,社区7名独居老人的生活怎么办?

  经营餐馆的艾力肯·艾木都拉做得一手好饭。这时,作为志愿者他主动说:“老人们的伙食我包了,不要钱。”

  随后40多天时间里,他和妻子变着花样给老人们做饭,趁着送餐和老人聊天,舒缓他们的情绪。

  石榴花开红艳艳。社区红石榴宣讲队随后成立了,红石榴爱老敬老服务队、红石榴红领巾小分队等也在筹备中。

  时常有笑语欢歌从石榴广场传出,大家很喜欢其中一首:石榴籽,石榴籽,面对面的温暖,心贴心的凝聚……

  深耕细作走东西 

  2021年,农历牛年。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终于梦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召唤我们去奋斗。

  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孺子牛以“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在石榴广场附近做个铁牛雕塑,弘扬‘三牛精神’。”

  今年春天,当马黎明说出这个想法时,再次点燃居民的热情。

  当天,吐尔逊·木依丁就带着儿子开始设计,居民何士忠、苏君秋带着焊机主动帮忙,陆续有人送来废旧钢料等材料。

  创作过程中,居民们提出在旁边再做一把火炬、雕一只鹿,火炬象征理想信念,鹿与“路”同音,寓意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肩并肩、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走上幸福之路。

  赶在“七一”前,三座雕塑完成了。铁牛昂首开拓耕耘,火炬之光照亮前路,呦呦鹿鸣吉祥如意,居民们高兴地跳起了舞,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踏上新征程,大家将“三牛精神”装进行囊,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拉车不松套,履责不掉链,全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首善之地拉犁耕耘、爬坡向前。

  “我们还要在小区创作各种雕塑,讲述身边的故事,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看看我们对党和国家的爱。”社区党委书记贾玲说,这是社区32栋楼96个单元1668户居民共同的心愿。

  国庆节前升国旗仪式上,马黎明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的一个晚上,社区有位七旬老人回家时下起急雨,他看到一面国旗掉落水洼里,赶紧将国旗捡起、叠好,带回家清洗干净,一针一线补好破损的地方,再用熨斗熨平。

  老人又找来一根木头做成旗杆,立在单元门前,每天一大早准时将国旗升起。

  市人民检察院驻瓷厂社区工作队进驻后,完成了老人的心愿,把木旗杆换成了铁旗杆,升国旗仪式也规范了,老人将那面国旗珍藏了起来。

  今年9月,老人去世了。临终前,托人将这面国旗郑重转交给马黎明,并让他给大家带句话:“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爱中国共产党,我爱伟大祖国。”

  “我爱中国共产党,我爱伟大祖国!”居民们回应着,眼眶湿润,声音响亮。

  这声音飘过铁牛,飘过石榴碑,飘过浮雕墙,在石榴广场回荡……(记者 金少兵 马婷)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