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明评论

从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体认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刘 彬   2023年02月10日 15:40: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统领,对“两个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了科学论述。我们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给予深刻理解,切实贯彻到学术理论工作当中去。

  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论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报告还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这些论述表明,“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因应时代呼唤、与时俱进所取得的新的思想成果与理论成果。它顺应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需要,已经深刻融入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顺应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时代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篇章的重要内容与重要特色,已经深刻融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二十大报告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理念,揭示了这些理念的深厚思想与理论根源,揭示了其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所具有的高度契合性,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方法与方向,指明了理论目标与实践目标。论述中所蕴含的深厚思想意蕴、丰富理论内容与重大方向指引,对于思想理论、学术研究以及编辑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应予深入阐释。

  坚持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纲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需要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基本纲领、基本遵循,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贯起来,将研究成果自觉地融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主题与理论主题当中去。

  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题相辅相成,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思想主题、理论主题。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缺位,必须深刻有机融入。为此,应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予以消化、理解。

  要立足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要立足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血脉相连。要深刻体认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从历史的最深处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信仰。

  要立足于揭示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质昭示的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揭示出来,筑牢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深厚基础。

  要立足于文明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容、本质、方法,为文明比较研究树立了新标准,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论述对于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要立足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新时代的高度。只有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才能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越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就越会焕发出来。

  总之,要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目标。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书写了华丽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还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伟大进程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活水作用,至为重要。

  从历史的深处体认党的二十大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历史教育的重要论述,同样是最好的教科书——既是认知历史的教科书,也是认知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教科书,是学习领悟二十大精神的历史教科书。

  马克思说过一句名言:“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所谓“社会生活的深处”,就是历史的深处。从历史的深处、基于历史的逻辑思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建者,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高度重视历史,一贯从历史的深处出发,从尊重历史规律、基于历史逻辑出发,领导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认党的二十大精神,也应从历史的深处出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提炼了新时代所赢得的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赢得这些历史性胜利,离不开坚定的历史自信,离不开对历史主动的深刻把握,离不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赢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正是我们身处其中所发生的历史,是距离我们最切近的历史,是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是从历史的深处体认党的二十大精神、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的最好的教科书,理应是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首要内容。

  新时代十年历史所具有的历史里程碑意义,建立在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到新中国史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他还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走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华文明史的深处,从中树立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信仰。(李红岩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