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明评论

“窗帘约定”见证邻里守望精神

来源:莆田文明网      编辑:李欣   2021年12月08日 18:04:54

  作者:付彪
   空巢老人一旦发病,若无人发现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后果不堪设想。除了社区关怀、子女常问候、上门探视外,邻里守望不失为一条出路。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邻里就通过“窗帘约定”这一“暗号”,确认空巢老人平安。被帮扶的老人每天都以拉窗帘作为“暗号”,向帮扶者报平安。一旦窗帘没有拉开,帮扶者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同时联系街道、社区和被帮扶者家属。(12月2日《北京青年报》)
  

  据介绍,“窗帘约定”原本是两位同为空巢老人的邻居之间的“小暗号”,意思是“窗帘按时打开代表没事,没拉开就要去对方家看看”。现在这个“小暗号”已由“一对一”升级为“多对一”,成为社区解决空巢问题的参照样本。

  2017年,白纸坊街道制作了《窗帘约定·坊间守望服务日志》,用于帮扶人员记录日常帮扶情况。目前,该街道正在19个社区孵化“窗帘约定”特色团队,助力社区构建新型邻里关系,推动和谐宜居社区建设。“窗帘约定”这种邻里守望模式,让居家养老变享老,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有数据显示,近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中国空巢老人人数超过1亿。预计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量将增加到2亿,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新华社此前报道,在我国,老人每年跌倒2500万次,60%的老人意外跌倒发生在家中,一根电线、一条加热毯、一个水杯,都可能给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带来生命安全的威胁。诸如“空巢老人离世无人知”这样的新闻,媒体时有报道。

  在目前的境况下,社会化养老还存在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但可以做的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民间互助的作用,努力打造像坊间守望这样的为老、助老志愿服务项目。邻居、志愿者与老人约定一个“暗号”,就可以在老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窗帘约定”见证了邻里守望精神,传递出了民间帮扶的善意。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则百姓亲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邻里守望精神的生动写照。不必讳言,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传统大院到高楼林立,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邻里关系越来越远,比邻而居,心却遥远,邻里间日渐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打破邻里间的无形籓篱,呼唤邻里守望精神的回归,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不少城市,许多社区每年举办一些诸如邻里节、好邻里评选等活动,有了这样一些载体和机制,人与人之间交流多了,感动彼此的好邻居也越来越多了。

  关爱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更需要弘扬邻里守望精神,建立起类似“窗帘约定”这样的坊间守望机制。比如,一些社会组织设计和实施爱心门铃、亲情陪伴、志愿陪聊等公益项目,就普遍受到老人群体的欢迎。长此以往,不仅可以使老人免于空巢独居的安全之忧,还可以使邻里关系更融洽,社会更文明更温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