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成年人

生动党史沁润校园课堂

来源:新疆网      编辑:李欣   2021年12月07日 10:50:24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鲁木齐市各学校将党史、校史、学科发展史相结合,引导青少年学子汲取前行的不竭动力。

  连日来,记者走访乌鲁木齐市多所学校,感受党史沁润下青少年的成长。

  用小素材撬动大主题,师生共“追光”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2月1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韩依彤正在该校中职学院进行宣讲,台下学生静静聆听。

  开学以来,韩依彤所在的“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史学习实践团”已在校内进行了百余场宣讲,而宣讲内容正来自于今年夏天他们的红色研学之行。

  今年7月16日,学校4名教师与17名学生组成党史学习实践团,先后寻访了杨家岭、南泥湾、枣园等12个红色地标,收集整理红色革命宣讲稿16篇,沿途采访72人,创编了《鲁迅先生,您好》《宝塔山下的青年》等13篇宣讲稿,改编《青春》《强国有我》《青春中国》3篇宣讲稿。

  学习热潮不囿于一方小小天地,党史学习教育的阵地和触角不断延伸。暑假里他们回到家乡,在社区、小区里宣讲,9月返校后在主题团日活动时巡讲。作为今年唯一一支走出新疆的大学生党史学习实践团,他们被自治区团委授予自治区团委青年讲师团大学生暑期宣讲队的称号。

  “此行如同行走的思政课,生动立体地学习党史知识。更让我欣喜的是,校内巡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同学报名加入实践团。”韩依彤说。

  市第12中学思政教师邓芳喜欢用小故事表现大历史。比如初一讲到《中学时代》时,她就会引入邓小平、周恩来等伟人的中学时代故事。

  邓芳说,以学科史中的“小素材”为“小切口”,代入爱党爱国的“大主题”,是思政课主要任务,也是学好、学实党史知识的着力点。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明确了英雄的定义,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都在为了成为更优秀的人而努力。

  以校史传承,鼓舞青少年向上 

  校史是一所学校最为厚重的“红色家底”。

  市第8中学始建于1916年,曾是新疆最早的女子学校。“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一大批共产党员、热血青年从陕北、东北等地奔赴女校,他们的政治热情、理想胸襟、文化学识极大地影响了女校师生。

  思政教师张艳玲将课堂搬进了校史馆,从新疆第一个学校党支部在这里建立讲起,娓娓讲述着当时师生为抗日前线捐战马、捐飞机的故事,还有1939年赵丹与叶璐茜带领学生在街头教唱抗战歌曲、排演抗战话剧的过往。

  一个个生动事例印证着这节课的主题——坚持党的领导。将红色校史投射进百年党史中,学生们热议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的自觉选择。

  连日来,市第一中学德育副主任陈英杰不断收到高三年级学生提交的入党申请书。

  “芳华不负追梦人,学校将党史教育融入日常,学生们也在一次次的学习中成长进步。”陈英杰介绍,今年学校建起了“秀松路”“云扬路”等校园英烈路牌,走在以中国共产党人名字命名的路上,如同与先烈隔空对话;校话剧社还排演《秀松常青》之《飞到前线去》红色话剧,再现俞秀松等革命先辈心系祖国、发愤图强的精神面貌;9月青马社团成立,思政教师领学理论原著,品味精神力量……

  “百年间,一代代青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如今我想说:强国有我,请党放心。”高三(1)班学生王东超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说,抗灾防疫战线上,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是荣誉也是责任,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以党员的身份发光发热。

  市一中已有百余名高三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校也将开设业余党校,由学校书记、校长、思政教师轮流授课,结业后会颁发证书。

  最近,市第70中学学生掀起了“我为同学做好事”的热潮。捡起楼道里的纸屑、擦拭公共垃圾桶、捐赠党史书籍……件件小事汇成“好事清单”。

  班里有同学因腿伤坐轮椅,高二(9)班的姜旭聪连续两个月接送他上下学,帮忙打饭。他说,他最喜欢的人是雷锋,希望做学校里的“小雷锋”。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青年向上、时代向前。乌鲁木齐学子正从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用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记者刘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