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道德风尚

【德耀乌鲁木齐】黄新民:用“匠心”守护万家灯火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编辑:李 磊   2024年03月04日 13:30:12

  黄新民(左)带领徒弟一起进行创新技术攻关。(通讯员王晋魁摄)

  3月3日,在五家渠十连变电站大修现场,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城北变电运检中心变电二次运检班技术员黄新民和同事正在排查隐患,他一边仔细地查看站内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一边认真地记录。

  “目前投入使用的继电保护设备型号较多,拿取相应的备品备件不方便。我这样一边检查隐患一边做好型号记录,以后查找、拿取备品备件就方便多了。”黄新民说,下周他将到苇湖梁变电站,为站内的技术改造做准备。

  1996年进入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如今成为继电保护专业带头人,今年50岁的黄新民,始终扎根奋斗在供电一线,28年如一日,致力于新疆电网继电保护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用心做”,这是黄新民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成为国家电网工匠的秘籍。从一个普通的继电保护工人成长蜕变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自治区第七届道德模范等,痴迷创新、追求精益求精的黄新民,一直在用“匠心”守护万家灯火。

  靠钻劲 修炼“工匠”品质 

  继电保护,相当于大电网中的“保护丝”,直接关系到电网的整体运行安全,这项工作对技术的要求极高,需要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为了快速成长,刚参加工作的黄新民,每天跟着师傅认真学习,仔细盯着每一项工作程序,记录关键细节,下班后反复研究当日所学。

  靠着好学的“钻”劲儿,工作没几年的黄新民就在新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个人一等奖,这段经历为他成为继电保护专业的行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对“技术”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伴随着新疆电网的快速发展,黄新民经历了继电保护技术在电网应用中的蓬勃发展,见证了保护装置从电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到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历程。为了做好工作,黄新民先后学过集成电路、晶体管、微机数字化等各种技术。

  黄新民说,只有勤学习,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变化。

  靠创新 锻炼“工匠”精神 

  靠着“钻”劲儿,黄新民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快速准确找出安全隐患,成为一名技能精湛的继电保护专家。为了让自己在精益求精的技术道路上一步步前进,“创新”又成了黄新民职业生涯里的高频词。

  2011年,“黄新民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里整齐罗列的保护屏柜,和变电站保护室内的一模一样。“这里就是我们的一个实训基地。”黄新民说。

  秉承“工作中发现问题是成果,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工作理念,在黄新民的带动和鼓励下,同事们都喜欢在工作室研究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他的带领下,黄新民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75项创新课题的研究,获得国家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32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他带领的“探索发现”QC质量管理小组,成功解决了电网工程实际中的各类难点,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的称号。

  2023年,“黄新民创新工作室”获评乌鲁木齐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靠传承 厚培“工匠”沃土 

  从学徒到大师,黄新民靠着持之以恒的“钻”劲和不断的创新,磨练技术,攻破一个个技术难关,成为继电保护领域名副其实的“工匠”专家。

  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黄新民将自己在电磁、晶体管、集成电路、微机、数字化、智能化等继电保护专业里掌握的技能和经验,编制成20余种培训教材,方便开展职工培训。同时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徒弟们。

  记者了解到,在黄新民的徒弟中,“80后”“90后”占七成,形成了中青年继电保护专业人才梯队。团队成员中有6人成为新疆电力系统的“雏鹰”人才、2人成为“首席员工”、32人成为行业专家,一大批优秀的电力人才相继涌现。

  “我现在正在跟着黄师傅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一步步跟着师傅去研究一些电网安全中的‘疑难杂症’,然后逐一攻破。”黄新民的徒弟龚光军说。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成长为新一代的技能大师,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黄新民说。(记者王艳红)


  相关报道